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,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,与此同时,许多国家领导核心成员也在场。超过30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广场见证这一宣布。“75年来,这一刻被几代中国人视为当代中国历史上极具情感的里程碑。然而很少有人意识到,当天出现在城楼上的几乎所有人,包括毛泽东主席在内,都穿着一种在中国被称为中山装的特殊款式的正式西装,”
来自中国顶尖时尚高校之一北京服装学院的刘伟教授说。对于不熟悉历史的人来说,中山是孙中山(1866-1925年)的名字,他是一位因其在1911年革命中的重要作用而广受尊敬的中国革命家,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——清朝(1644-1911)。
中山装(中式西装)的立领和系扣设计将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剪裁结合在一起,受到了孙中山和他那些进步思维的同胞的喜爱,他们自豪地穿着这种设计,部分作为变革的呼声。“这种服装的命名并不是来自孙中山本人,而是来自于他的追随者和崇拜者,包括毛泽东,他们决定继续他的事业,”刘伟说道,他在中国服装历史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和写作。
据刘教授介绍,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中国服装以统一性和实用性为特征,这是由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经济状况所决定的。沉闷、柔和的颜色如“军绿色”和“警察蓝”占据了主导地位。功能性被优先考虑;直线剪裁因为其材料使用最少而受到青睐。“当时迫切需要为每个人提供食物和衣物。正是在这种背景下,1951年中国首家东华纺织科学与技术学院在上海成立,”刘说。“华东”意为中国东部,上海即位于此。
八年后,北京纺织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,1961年更名为北京合成纤维工程学院,1988年再次更名为北京服装学院(BIFT)。“名字的改变反映了行业和社会中更大的趋势,”刘说到一种聚酯面料,这种面料因其耐用性和抗皱性在1960年代和70年代的中国人中非常流行,以至于被称为“的确良”。第二次改名决定是在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正式开始十年后做出的。在许多人今天看来,邓小平是该倡议的“总设计师”
,改革重点在于将中国经济转变为更具市场导向性,并使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。首当其冲的是中国高层领导人穿上了西装,这在中国经历了动荡的“文化革命”(1966-1976)后的一段时间已罕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