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最近的一个周六晚上,位于下曼哈顿的一家剧院开演前,Tazer Army在观看弗朗西斯·科波拉的电影《大都市》之前,回顾了关于这部电影的历史。“这部电影有太多的传说。”Army说道。她并没有说错。这些传说可以追溯到40多年前,当时导演《教父》和《现代启示录》的科波拉构思了这个项目。现年85岁的他终于通过变卖部分酒业来筹资完成了这个项目,该电影的制作和营销耗资约1.4亿美元。
在拍摄期间还传出不当行为的指控,以及科波拉为此提起的诉讼。甚至还有一个预告片充斥着假造的著名影评人的引言。而其中最大的一段传说是:正如其标题所毫不掩饰地显示,《大都市》是一幅宏大而个人化的愿景,似乎注定在票房上赔钱——这在其黯淡的首周末400万美元进账中得到了证明。
最终,《大都市》是关于一个苦恼天才艺术家(由亚当·德赖弗饰演的建筑师塞萨尔·卡塔利娜)克服障碍实现他孤独愿景的电影,同时也是这类产品的一个实例。它看起来注定会被作为好莱坞原型最新的一例——每个与其最大成功等同重要的神话:“导演主义”的失败之作,被人们铭记。“似乎要么是某部受人喜爱的电影取得史诗般美好成功,要么就是充满自负和丑闻。”
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电视档案研究中心主任玛雅·蒙塔涅兹·斯穆克勒说道。“在看某人如此大规模地失败中,存在一种变态的快感。”即使是在好莱坞工作室时代的顶峰时期,也不乏失败之作——那些在制作过程中超出了控制,最终在观众面前坍塌的雄心勃勃的大制作。约瑟夫·曼凯维奇1963年的史诗《埃及艳后》,由伊丽莎白·泰勒主演,差点令20世纪福克斯破产,未能收回其4400万美元的成本,这在当时创下了纪录。